Search

你覺得多久 Release 一次,才是合理的呢? 每一週,每一天,還是...隨時?
  • Share this:

你覺得多久 Release 一次,才是合理的呢? 每一週,每一天,還是...隨時?

在開始聊 Release 週期之前,想先來稍微聊一下 Release 對於公司的意義。在程式碼 Release 之後,其實才代表著真正的有東西交付到使用者手上,不管是修復一個 bug,一個小小的新功能,或是一個大家引頸期盼已久的殺手級功能,其實都代表著一個很重要的意義: 這個程式碼開始產生價值,並且能開始得到使用者的回饋。

由於這一點,在敏捷開發流程之中,盡快的交付,其實是一個對於持續改善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,只有透過盡快交付,你才能夠盡快的讓你開發的東西產生價值,並且開始知道這個功能能不能夠被使用者買單,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完美,花費長時間開發,這也其實代表著你在對使用者的需求做一個豪賭,賭你所做的正好是使用者想要的,不然的話,就代表著這一段長時間的開發就被浪費掉了,相反的,如果你能夠盡快的交付給使用者,就算這一個產出是相對失敗,對於公司帶來的損失也不會太大,畢竟開發的週期較為短暫。

如果從價值角度來看,如果我們假設走兩種不同的路線,第一種方法採用傳統的瀑布式開發,預計花費一年的時間改善系統,一年後系統上線預計可以讓營業額成長 50%,另外一種也是同樣的開發方式,但把 Release 週期改成每週一次,所以每週的功能開發可以讓營業額成長 50% / 52 (週) = 0.96%。然後我們試算一下經過兩年之後的營業額總額,可以發現採用每週 Release 的開發方式在兩年後可以讓營業額多 35%。

當然這些的前提是從一切都運行非常完美的角度來做計算,如果今天剛好遇到市場的重大變動,你會發現每週 Release 的可以快速根據市場反應來調整開發方向,但如果是每年 Release 的則會因為系統還沒上線,無法很明確的知道市場的變化,只能透過猜測來調整,甚至可能會因此而延宕時程,最糟的情況是會發現經過一年時間開發之後,所上線的系統功能已經不符合當下市場的需求了。

所以從上面的簡單計算之中,你就可以發覺每週 Release 和每年 Relase 的差異,但如果今天你能夠有良好的技術基礎,讓你能夠做每天 Release 甚至是 每天 Release 數次,那你可以想像在營業額的最後差距會有多大嗎? 如果今天有一個機會讓你重新選擇,你會選擇哪一種 Release 週期呢?

這篇分享讓大家知道,工程師也是可以貢獻業績的,在不異動所有已配置資源的情況下,只要縮短你的 Release 週期就可以囉!下一篇再來跟大家聊聊,該怎麼做才能夠縮短 Release 週期,提高交付價值的頻率。(本篇心得基於個人經驗作計算基礎,並且沒有驗算!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你好,我是小風!目前在瑞典金融科技業擔任全端工程師,喜歡分享產品開?
View all posts